Site map
CN EN
紫罗兰
紫罗兰是本次花展的主题花,她有一个自带娇柔和文艺气息的名字,象征着永恒的爱与美。野生紫罗兰来自异域,原产于西欧和南欧的海岸地区,喜好钙质土壤,常常生活在面向地中海的岩石海岸上,是一种两年生或多年生的亚灌木状有花植物。紫罗兰属于十字花科,这个家族里有众多知名的栽培植物,比如白菜、菜花等蔬菜,油料作物油菜,以及香雪球和羽衣甘蓝等观赏植物。野生紫罗兰的形态与我们熟悉的十字花科植物较为相似,有着由四片分离花瓣组成的十字形花冠,花色可为紫色、淡紫色、粉色或白色等。

最初,紫罗兰可能被当作一种药用植物来栽培。人们对栽培紫罗兰的确凿记载可追溯至16世纪,而实质上的栽培历史或许更长。紫罗兰的属名Matthiola便是纪念16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植物学家兼医生Pietro Andrea Mattioli。紫罗兰的广泛育种活动始于18世纪英国伦敦布朗普顿公园苗圃(Brompton Park Nursery),该苗圃发现了一种浓香型的紫罗兰变种,从这个变种演化出至今仍在栽种的布朗普顿系列品种。紫罗兰的更多栽培品种来自于紫罗兰(M. incana)、沙地紫罗兰(M. sinuata)、香紫罗兰(M. odorata)之间的杂交育种。
如今,紫罗兰的栽培品种非常丰富,它们的外形与野生种有一定区别,例如花冠常常是重瓣的,花色也更为缤纷多样;其中花序较短的品种适用于盆栽或种植于庭院、花园和绿化带中,而花序较长的品种则适用于鲜切花。花店和花市中则比较常见白色、粉色和浅紫色的紫罗兰鲜切花。

古罗马女士在婚礼中常常佩戴色彩浓郁、气味芬芳的花饰,其中便包含紫罗兰;现在,我们依然可以将这种外观秀丽、寓意美好的花卉用于各种浪漫的场合,例如馈赠挚爱、庆祝婚礼、搭配烛光晚餐等。

紫罗兰性喜凉爽气候,不耐夏季高温;要求透气良好、中性至碱性的土壤,怕积水;喜阳光,不耐遮荫。在花盆或花园中种植紫罗兰可由播种开始,播种前需调整土壤条件,浇透水,覆土不要过厚。出苗后管理比较简单,保持每周浇一到两次水即可,可应用有机覆盖材料防止土壤过快干燥。
在图片搜索引擎中输入“紫罗兰”,不仅能发现我们的主题花,还能找到另一些让人感觉扑朔迷离的结果。其中除了各种紫色花卉,还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“假冒”紫罗兰:其一是堇菜科的香堇菜(Viola odorata;英文俗名violet),有时也包含堇菜属的其他野生或栽培种;其二则是苦苣苔科的非洲紫罗兰(Saintpaulia ionantha,英文名 African violet)。我们在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中译本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阅读到的“紫罗兰”,通常指的是香堇菜。紫罗兰和香堇菜都由异域传入中国,它们在中文译名上的混淆,恐怕也是当时植物学家、园艺学家和文学家在各自的领域开展工作,导致无统一的译名。至于非洲紫罗兰,或许是因为她们的英文俗名中也包含“violet”,于是搭乘了香堇菜的“紫罗兰便车”。归根结底,还是紫罗兰这个名字太美,令人爱不释手吧。

紫罗兰非常受欢迎,当之无愧。人们注意到并欣赏这种植物,是因为它的美丽,丰富的颜色和雅致迷人的香味。希望您喜欢我们的主题花。